李药铺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,贫困人口199户419人。耕地面积4228.81亩,人均收入6300元,村集体收入8600元。王堂村贫困人口105户,耕地面积1075亩,人均收入6500元,集体收入9000元。首羡镇打造绿色优质洋葱大蒜基地,两个村的主导产业均为洋葱大蒜,有专业经纪人队伍,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。洋葱产业存在问题较为突出,农户缺乏种植技术,多年连续种植洋葱,盲目使用化肥、农药等,造成了资源浪费,破坏了农业种植环境,土地板结,土质变差,产量减少,降低了农民收入。
洋葱连作障碍发生规模,以及当前解决方法,掌握第一手资料。经过调研得知,丰县首羡镇农民种植洋葱历史悠久,洋葱主产区多年连续种植洋葱已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连作障碍,导致病害加重、成本增加、产量降低、效益下降。针对这种状况,及时邀请连云港农科所洋葱专家前来指导,并组成有徐州所、连云港所、丰县农业农村局蔬菜专家参加的项目专家组,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。
示范推广高产抗病品种
与洋葱育种专家结合丰县首羡镇洋葱生产对品种的需求,决定示范推广高产抗病洋葱品种富红、连葱9号和连葱11号。富红,中熟杂交红皮洋葱品种,表皮紫红色,球形高圆,整齐度好,口感佳,产量高,单球重350克左右,商品性好,较耐运输。连葱9号生长势旺,产量高,商品性好,外皮金黄有光泽,抗紫斑病、霜霉病。连葱11号又名紫玉88,外皮深紫色有光泽,球大,球形整齐,商品性好,中抗霜霉病和灰腐病。三个品种的共同特点是产量高、抗性好、商品性好,受到洋葱种植户的欢迎。
示范推广土壤改良技术和高效栽培技术
一是进行土壤消毒。结合秋翻每亩撒施石灰50-60 公斤,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PH值。二推广使用新型肥料——生物有机菌肥(中国农科院生产)。据试验增施有机肥,改良土壤结构,增加土壤微量元素,可有效缓解连作障碍。2019年5月,刘明钟所长率项目主持人李再祥副所长、党新安主任专程到中国农科院调研、了解生物有机菌肥使用效果、洋葱连作障碍克服的方法和措施,并采购生物有机肥,发放示范户使用。据丰县农村农业局测产,使用生物有机肥亩增产300-500公斤,增幅6-8%,效果良好。三示范推广地膜覆膜、适期移栽,合理密植、肥水运筹、病害综合防治等栽培技术,提高产量和效益。
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
开展了针对洋葱种植户的技术培训、科技咨询和现场指导等服务工作。举办技术培训和观摩4场次,培训400人次,发放洋葱技术资料400余份。通过现场培训、异地观摩学习、技术咨询等多种方式培训农技能手和种植大户,通过新品种、新技术推广应用带动农民产业脱贫致富。一年来培养农技能手渠英彬、陈勇、毕海朋、王权德、王绍振、王绍印6名,带动李存根、李建华、李存合、王绪龙、王绍先、闫海涛等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。
主要成效
据首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测产和入户调查,2019年李药铺村洋葱核心示范方,主要种植品种富红,平均亩产7150公斤,平均销售价格0.86元/公斤,平均亩产值6149元,减去每亩投入成本平均1995元,实现每亩纯收益达4154元,较全镇平均增加819元,亩收益增幅为24.6%。王堂村洋葱示范方,种植品种有富红(F1)、连葱9号和连葱11号,平均亩产7860公斤,平均价格0.9元/公斤,平均亩产值7074元,减去亩成本2495元,平均亩收益4579元,较全镇平均增加1244元,亩收益增幅达37.3%。项目的实施,辐射带动了周边洋葱种植面积4000亩,以每亩新增纯收益3000元计,实现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00万元,成效十分显著。